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我们也看到了更多的人多中国文化的误解。中国古建筑的那硕大屋顶,正是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本文着重论述了我国古建筑屋顶文化,以求使人能系统,完整,正确的认识中国的屋顶文化。
中国形成数千年文化传统,“礼”居功至伟,对于礼的论述举不胜举。儒家思想维护“礼治”,它是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和以维护宗教等级制的核心。而中国的屋顶文化反映王者礼天敬地的意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以理解为没有法则就没有完美的秩序。“礼”的等级制度在建筑上通过屋顶造型、色彩的不同表现出来,建筑往往形成了传统礼制的一种象征与标志。
一、中国国建筑屋顶的演变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多种形式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成为世界建筑史上体系最完整,最富有民族特征的建筑之一,而最有中国特色的当属紫禁城屋顶。中国传统屋顶有5种基本形式,即两面坡两端悬出的悬山顶;两面坡两端不悬出的硬山顶;四面坡的庑殿顶;上截为悬山或硬山,下截为庑殿的歇山顶;各种不同形状的攒尖顶,其出现时间亦有先后之分,其中庑殿顶最早,约出现于先秦时期,秦汉时出现了悬山顶和类似攒尖的屋顶,但后者仍有一段短短的正脊,各坡并未真正交汇于一点,东汉以后才产生了真正的攒尖顶和歇山顶;硬山顶出现最晚,是随着明清时期房屋墙壁广泛采用砖砌以后才大量采用的。除悬山顶和硬山顶外,其他形式的屋顶还可做成重檐的形式。总之,中国古建筑的屋顶从远古到清朝一直不断的发展演变,才给了我们现在丰富多彩的屋顶样式。
二、中国古建筑屋顶建构的“礼”
1,中国建筑中的“礼”
中国形成数千年文化传统,“礼”居功至伟,对于礼的论述举不胜举。儒家思想维护“礼治”,它是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和以维护宗教等级制的核心。中国屋顶对于礼的体现丰富多彩,建筑从型到色彩的应用,并非以表面上的视觉美感为依据的,而主要是以文化上的内在关联、功能上的实际需要,以及尊卑分明、内外有别、长幼有序的伦理观念为依据的。
纵观历史,以封建宗法制度为基础的中国社会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礼制体系。“礼”在中国不仅以法律的形式出现,还成为伦理、宗教、艺术等各方面共同尊崇的文化准则。因此,在建筑领域,虽然建筑装饰易于表现人们的主观审美意趣,但其表现形式并不能随心所欲的创作和应用,而是要合乎“礼”的精神,是带有某种特定的暗示“地位”、“身份”的标志物。在这种强权制度下,建筑装饰明确地要为统治阶级的政治服务,即带有“政教”的性质。“礼”的目标是要建立完善的社会等级秩序。因此,严密的等级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大特色,成为标志等级名分、维护等级制度的重要手段,建筑上的装饰构件和纹样等也都具有其独特的含义。
2.“礼”在屋顶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是整座建筑很重要的部分,它那远远伸出的屋檐、富有弹性的檐口曲线、由举架形成的稍有反曲的屋面、微微起翘的屋角,也形成了中国传统建筑独树一帜的特色所在。硬山、悬山、歇山、庑殿、卷棚、攒尖等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式多种多样,使建筑物产生独特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宫殿及坛庙建筑多庑殿、歇山屋顶,而在民居建筑中以悬山和硬山为主,而按“重檐、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的等级次序,也折射了“礼”制影响下形成的封建尊卑等级特征。庑殿、歇山屋顶分别都有正脊、垂脊和戗脊之分,这些“脊”是指屋顶凸起的交接部位,由于其所处的位置不同故形态也有所不同。脊饰的最初功能是压住瓦片和屋脊收口的结构构件,是脊端节点的构造衍化,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以装饰为主的构件,用以彰显屋主及建筑本体的身份和地位。屋顶所装饰的造型以图腾崇拜为基础,是儒道佛思想与世俗观念相结合的产物,以动物种类居多。屋脊上走兽的排列是有严格顺序的。歇山式屋顶戗脊(庑殿式屋顶垂脊)的最前端通常都会有一个骑着小兽的仙人作为领队,走兽便在仙人之后,顺序依次为龙、凤、狮子、海马、天马、押鱼、狻猊、獬豸、斗牛,之后还有戗兽收尾,旁边还有一只垂兽保驾。房屋品级的不同也决定了走兽的数量,如作为封建帝王朝廷的故宫太和殿屋顶的角脊上吻兽最多,有10个;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乾清官地位仅次于太和殿,檐角的小兽为9个;坤宁宫原是皇后的寝宫,小兽为7个;妃嫔居住的东西六宫,小兽又减为5个;级别最低的配殿,仅有1个吻兽。清代以来,对走兽的大小、奇偶、数目等都做了严格的规定,必须是一、三、五、七、九等单数。故宫太和殿的角脊上坐着十个琉璃小兽,虽不符合官家的要求,与众不同却也是地位的显现。
3.紫禁城三大殿屋顶的“礼”
中国的礼仪和伦理次序在紫禁城屋顶造型上得以体现。屋顶造型的等级制度中,由高到低依次为: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重檐屋顶的等级高于同一类型的单檐屋顶。紫禁城的屋顶造型可以分为8种:1.重檐庑殿顶——午门、太和殿、乾清宫、太庙;2.重檐歇山——天安门、保和殿、坤宁宫;3.单檐庑殿——体仁阁、弘一阁、太庙中殿与后殿;4.单檐歇山——太和门两侧的昭德门、贞度门;5.四角攒尖——中和殿、交泰殿、午门雁翅楼; 6.悬山——神武门内黑琉璃瓦的东西大房,檩头上有搏风板;7.硬山——内阁大堂、神武门东西长连房;8.卷棚——御花园内的延辉阁。
正是由于屋顶丰富的类别,使得建筑呈现多样化,使得建筑群主次分明,用途分明。比较重要的是官方办公建筑和寺院所采用的两种;庑殿顶和歇山顶。紫禁城太和殿,就属于中国传统建筑中级别最高的屋顶样式。庑殿顶的四角垂脊象征四方,正脊象征中央,五条屋脊代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寓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万物汇聚中央。屋脊两端安有高3.40m、重约4300kɡ的大吻,在中国古建筑的岔脊上,都装饰有一些小兽, 这些小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共有10个),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太和殿的屋顶为重檐庑殿顶是最高级别的屋顶,紫禁城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四方。
中和殿是清代之名,在明初建成时名华盖殿,中叶一度改名中极殿,位于太和殿之后。中和殿为金銮殿之一,它是一座四角撵尖、鎏金圆顶、单檐、正方形,如穿堂之制,很像亭子式建筑。四面是菱花隔扇和菱花槛窗。它的主要用途是封建皇帝去太和殿在举行大典前做稍事准备。如每年冬至祭天,这是一次大型郊祭的庆典。中和殿为四角攒尖顶,四角、八角攒尖顶都含有四面八方的意思,中央最高处安放镀金的圆形宝尖,其间顶部,正是四条屋梁交汇处,其木构件最忌雨水腐蚀,顶端的金属宝顶有效的保护了构件。
保和殿为金銮殿的第三座殿。明初名谨身殿,后改建极殿,明末曾一度称谓育殿。保和殿是清代称谓并一直沿用至今。保和殿顶是歇山式即庑殿顶再加一个悬山式顶。这样屋顶外形有正脊、垂脊、岔脊三种。整个屋顶横竖斜脊共九条。两重屋檐共七间,规制比太和殿要小。保和殿在清代,每三年考试贡士(全国读书人最高级考试)保和殿为重檐歇山顶,檐为单翘重昂七彩斗拱,下檐为重昂五彩斗拱,内外檐均为金龙和玺彩画。
紫禁城屋顶融合“礼”的思想,使得建筑显得井然有序。这三座大殿无论在整个结构,以及各个部件,从基础到整体、从建筑装饰以至施工,都能代表中国古建筑的特点。可以说是中国木结构建筑屋顶的最高典型。从这至高无上的建筑中我们就看到了中国古建筑礼文化对中国人的统治地位。
紫禁城屋顶反映王者礼天敬地的意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以理解为没有法则就没有完美的秩序。“礼”的等级制度在建筑上通过屋顶造型、色彩的不同表现出来,建筑往往形成了传统礼制的一种象征与标志。
浅谈浅析中国古建筑屋顶的礼文化
发布时间:2022-11-17
浏览次数:3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