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口黄浦路滑坡74号。这座寺庙是由隆希在清光绪三年(1877年)创建的。它最初被称为古德茅蓬。1914年至1919年,主持人昌宏先后两次扩建。它被改名为古德寺。它意味着心地善良,普度以德,黎元红亲自写了牌匾的名字。该寺占地面积近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8000平方米。这座寺庙融合了欧亚宗教建筑的特色,融合了大乘、小乘、藏密三大佛教流派,在汉传佛寺中实属罕见,堪称佛教胜地一大奇景与归元寺、宝通寺、莲溪寺并称武汉四大佛教丛林。
古德寺保留了哥特式基督教教堂、罗马天主教教堂、拜占庭东正教堂和伊斯兰风格的清真寺风格。作为一座独特的寺庙,它与传统寺庙的黄瓦红柱和屋檐非常不同。
汉传佛教建筑风格
1955年前,古德寺坐东朝西,整体布局采用汉传佛教三进院伽蓝七堂布局,结构严谨,错落有致。
其中,圆通宝殿建筑采用框架体系,类似于以木结构体系为主的传统佛教建筑。这种设计理念使圆通宝殿显得明亮宽阔,尤其是九开门延伸了其公共空间。这种设计风格与阿难陀寺大不相同。古德寺立面采用中国传统四方形,也厅内部处理也采用中国传统建筑以间字形为空间单位的处理方法。
在许多细节结构中,古德寺还采用了一些中国元素,如圆通宝殿的主塔式刹车。它的顶部非常像古代武器的戟图案,中间是方天戟,两边是单牙月戟。戟与吉同音,应取汉文化的吉祥之意。古德寺四边有96个莲花方墩,应该是中国传统的望柱,意思是国家的四维,圆的地方;每四个莲花方墩前立菩萨雕像,采用佛教汉化后创造的24天;殿顶有9座大大小小的塔,与中国道教北斗九星,七显两隐的说法相吻合。
印缅佛寺建筑风格
缅甸的佛寺多为高塔型,可细分为佛塔型和寺塔型。前者相当于印度的沙坡(一座覆盆佛塔),基坛重叠几层,顶部最初是斯里兰卡圆锥形相轮,然后发展成细高的飞提形式;后者是祭祀佛像的佛堂,屋顶做成悉卡罗式或泽蒂式塔。寺庙顶部还有许多小塔,形成塔林景观。缅甸寺庙入口门廊常用贝叶花装饰,镶嵌成火焰门,山花分段向上递进,突出山的含义。这些已成为南传佛教佛寺建筑风格的典型特征。
古德寺圆通宝殿顶部的明拱升高,呈三角形,类似于悉卡罗式风格;其贝叶花饰镶嵌的火焰门和殿顶的塔塔林风格是典型的南传佛教建筑特色。
在建筑元素的选择上,也体现了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影响。古德寺顶九座塔布局讲究,从以下任何角度只能看到七座塔,与东南亚佛教建筑相似。圆通宝殿墙上的花、狮头、象头、大鹏金翅鸟等建筑细节是南传佛教的经典装饰风格,可以清楚地表明这是一座佛教建筑,充分再现了南印度和东南亚流行的帕那瓦建筑风格。
古希腊神庙的建筑风格
圆通宝殿的平面周围是一个方形的单层走廊宫殿,明显借鉴了古希腊寺庙的特点。这种建筑设计明显体现在古希腊帕提农神庙和巴特农神庙中。圆通宝殿以挺拔的围栏为支柱,不仅雄伟大气,而且有效分散了寺顶的重力;此外,框架柱之间还增加了一些细长的爱奥尼柱,使用了科林斯柱头。这些细节也可以看到希腊寺庙的魅力。
哥特式建筑风格
圆通宝殿在框架柱之间采用一大二小尖拱的门洞,立面顶部配有一大二小玫瑰圆窗的山花造型,与明间顶部的三角形拱门一致。门廊呈三角形,两层向后递上,衬托出顶部中心高耸的山花。这是罗马风格建筑的表现,增强了圆通宝殿正立面的宗教神秘感。柱形结构与殿顶高耸的尖塔相得益彰,使整个建筑呈现出哥特式教堂的风格,类似于法国巴黎圣母院和德国科隆大教堂。
伊斯兰建筑风格
当许多人第一次看到古德寺时,他们认为它是一座清真寺,尤其是顶部独特的亭子建筑,这增强了这种感觉。圆形宫殿的亭子塔看起来像一个透明的圆形亭子,应该在借鉴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增加中国传统亭子建筑的特点,这也充分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参考、吸收和整合。
古德寺建筑风格独特,是以缅甸阿兰陀寺的艺术形式建造的。其艺术风格在中国大陆汉传佛寺建筑中独树一帜,对东南亚佛教信徒的影响很大。古德寺是中国汉代佛教中唯一的群塔式大厅。作为现代重要的历史遗迹和代表性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这座寺庙的设计理念来自当时英国殖民地缅甸,因此它也成为中缅文化交流史上的实物见证。
推荐阅读:
寺庙设计效果图-寺院规划设计图
寺庙规划_寺庙规划设计_寺庙规划方案
寺庙设计施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