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最大的佛是大佛寺文化景观的精髓,刻在南朝齐梁时期(486-516)。三代僧人相继雕刻,历时30年。
据记载,公元486年,僧侣和护士来到石城,看到仙髻岩几十丈高的徒削青壁,岩壁下流水叮咚,如琴弦之乐,不自觉地念弥陀佛,拜到地上,立下了原弥勒,敬千尺的愿望。从那以后,他到处筹集资金,精心准备。十年后,他正式开始工作,但经营了一年后,他很累。他只是简单地凿出了一个浮雕般的面部轮廓,所以他不能生病。临终时,他告诉徒弟和尚,我做的是我做的,是我一辈子都做的,再生就是我的志向。
僧园寂静后,和尚继续雕刻。虽然夙夜不懈,但由于工程艰巨,资金不足,难以维持。天监六年(507年),梁武帝、建安王萧伟全力资助,并派和尚设计指挥施工。和尚是当时的一代和尚,一流的建筑和雕像大师。只有资金和人才得到保障,佛陀才能完成。世界被称为三生圣迹。
石弥勒像佛座高1.91米,佛身高13.74米,头高4.87米,耳长2.8米,口宽1.28米,膝距10.6米。佛像美丽,前额宽,鼻梁高,眉毛和眼睛细长,嘴唇薄,耳垂肩,雕刻精美,线条优雅流畅,举止优雅,表达了佛陀平静、智慧、坚定、超然的内心世界,仔细观察,令人恐惧和焦虑,艺术理念深刻。佛像各部分的比例采用透视原理,头部特别放大,使观众在仰望佛像的脸时能够接受启示和洗礼,但要把握放大的分寸,没有比例失衡感,这是1500年前惊人的创造。
佛陀是当时艺术和宗教的伟大创造,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技术水平。与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相比,雕像的时代和价值是南方早期石窟雕像的唯一成就。南朝著名文学理论家刘璇为之写了《梁建安王造山石城寺石像碑》,被誉为之宝,无等之业。由中国著名学者范文澜、建伯赞主编的《中国通史简编》、《中国历史纲要》,都将新昌大佛的雕刻作为大事载入史删。如今,大佛在中国和东西亚也享有盛誉。
殿外大殿原建于唐开元年间,唐会昌五年(845)建立楼阁,五代重建,名为瑞像寺1981年大修,文殊文殊、普贤,重塑十八罗汉。主楼改为五层七对,建在悬崖上,休息山顶,飞檐翘角,逐层退入塔形,外观雄伟、精致、稳重。逍遥楼匾额为唐颜真卿手书;大雄宝殿为清俞悦书,殿内对联为蔡元培书,理哲家言同源西圣,华严法界现象南明。
推荐阅读:
寺庙设计效果图-寺院规划设计图
寺庙规划_寺庙规划设计_寺庙规划方案
寺庙设计施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