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57873222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案例中心
行业新闻
联系我们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寺院资讯
浅谈榫卯的类型及其结构
发布时间:2023-01-11
浏览次数:468次

榫卯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等设备的主要结构方式,是两部分凹凸部分结合的连接方式。部分称为榫(或榫);凹部分称为榫(或榫、榫)。根据榫榫的功能,分为六类,可以直观地理解榫榫。

一、固定垂直构件的榫卯

古建大木中的垂直构件主要是柱子。柱可分为落地柱和悬空柱。落地柱即柱脚直接落在柱顶石柱上,如檐柱。金柱、中柱、山柱都属于这类。悬空柱是指落在梁架上或被其他构件悬空挑起、举起的柱子,如童柱、瓜柱、雷公柱等,均为悬空柱。这些垂直构件,无论在哪里,都需要榫卯来固定它们的位置,从而在柱上产生各种榫卯。

1.管脚榫

顾名思义,管脚榫是固定柱脚的榫,用于各种落地柱的根部,管脚榫也用于儿童柱与梁架或墩斗的交叉处。它的作用是防止柱脚的位移。在《工程实践条例》中,规定"每柱径一尺,下榫各长三寸",将管脚榫的长度定为柱径的3/10。

在实际施工中,管脚榫的长度和直径通常根据柱径的大小进行适当调整,一般控制在柱径的3/10~2/10之间。管脚榫的截面或圆形,榫的端部应适当打滑(即头部稍小),榫的外端应倒置以便安装。大型建筑,由于柱径大,有阈值墙围护,稳定性好,生产安装方便,往往不做管脚榫,柱根做成平面,柱顶石不凿海眼。

2.套顶榫

套顶榫是管脚榫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种长度和直径远远超过管脚榫的长榫,穿透柱顶石,直接落在墩(基础)上。其长度一般为柱露部分的1/3~1/5,榫直径约为柱直径的1/2~4/5,应酌情确定。屋顶榫主要用于走廊柱(一般每两三顶柱),也常用于地形高、风荷大的建筑,其作用是加强建筑的稳定性。但由于顶榫深埋地下,易腐烂,埋地下部分应进行防腐处理。

三、瓜柱脚半榫

瓜柱垂直于梁架(包括金、脊柱、金瓜柱等),柱脚也采用管脚榫。但这种管脚榫通常采用一般的半榫实践。为了提高稳定性,瓜柱经常与角背结合使用。此时,瓜柱的基本榫必须是双榫,以便同角背一起安装。瓜柱脚半榫的长度可根据瓜柱本身的大小适当调整,但一般可控制在6~8cm。

榫卯

二、水平构件垂直

在古代建筑木材中,水平构件与垂直构件相交的节点很多,最常见的有柱与梁、柱与梁、山柱与排山梁架、抱头梁、桃尖梁、穿插梁及单梁、双步梁与金柱、中柱相交部位等。榫卯的形状也因构件相交的位置和方式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1.馒头榫

馒头榫是柱与梁垂直相交时使用的榫,对应于梁底的海眼。馒头榫用于直接与梁相交的柱顶,其长度和直径与管脚榫相同。其功能是避免柱与梁垂直结合时的水平位移。梁底海眼应根据馒头榫的长度和直径进行凿子,海眼周围应铲出八个字,以便安装。

2.燕尾榫

这种榫头主要用于连接连接构件,如屋檐、前额、梁、金、脊、燕尾榫也称为大榫、银锭榫,端宽,根窄,相应的榫内大,外小,安装后,构件不会出现榫现象,是一种很好的结构榫

榫卯。在大木构件中,所有需要拉结并可以上下安装的零件都应使用燕尾榫,以提高大木结构的稳定性。燕尾榫的长度由《工程实践规则》规定为柱径的1/4。在实际施工中,也有大于1/4的柱径,但最长不超过柱径的3/10。

而且榫头的长度(即榫头的深度)直接关系到同一柱头上的榫头。如果柱头上只有两个榫头,可以稍微深一点,以增强榫头的结构功能;如果有三个榫头,嘴应该稍微浅一点,否则会破坏柱头的完整性。燕尾榫用于额头和屋檐上,有两种方法:袖肩和无袖肩。袖肩是解决燕尾榫根部断面小、抗剪性差的补救措施。袖肩能适当增加榫根的剪面,增强榫卯的结构功能。袖肩长度为柱径的1/8,宽度等于榫头。

3.箍头榫

箍头榫是枋与柱在尽端或转角部位相结合时采取的一种特殊结构榫卯。"箍头"顾名思义,二字是"箍住柱头"的意思。它的做法是将梁从柱中的位置向外加入一个柱径长,并在梁与柱头的交叉处做榫和套。柱皮外部做成箍头,箍头常为霸王拳或三岔头。一般带斗拱的宫殿式大木采用霸王拳

做法,而无斗拱的园林建筑或处于次要地位的配房往往做成三岔头。箍头的高度和厚度为方体尺寸的8/10。箍头方的应用有一两种情况。一侧使用箍头支架时,只需沿柱头宽度方向打开单侧毛孔。如果在宽度和深度方向使用箍头支架,则应在柱头上打开十字毛孔,两个箍头支架在毛孔内交叉。相交时要注意使山面一根在上,檐面一根在下,称为山面压檐面。

使用箍支架不仅对边柱或角柱具有很强的拉结力,而且具有箍锁保护柱头的作用。此外,箍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装饰部件。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箍支架都是一个非常成功和优秀的榫榫结构技术。

4.透榫

大木构件采用透榫,常做成大进小出的形状,也叫大进小出榫。所谓大进小出,是指榫的穿透部分,高按梁或方本身,而传出部分则按穿透部分减半。这样既美观又能减少榫头对柱子的破坏。透榫穿透部分的净长为柱外皮或构件本身高度的1/2

榫的厚度一般等于或略小于柱径的1/4,或等于方(或梁)厚的1/3。榫头穿透部分,一般做成方头,有时做成三岔头或麻叶头,这取决于建筑物的性质和用途。一般宫殿式建筑多用方头,以示庄严;而游廊或垂花门和园林建筑则多加雕刻,以示精致。榫头适用于需要拉结但不能上下安装的部位,如穿插梁两端、抱头梁与金柱交叉处等。

5.半榫

半榫的使用部位与透榫大致相同。但除特殊需要外,在不能使用透榫的情况下,必须使用半榫。最典型的是山梁后尾与山柱相交。山柱或中柱等构件常用于古建大木中。这两种柱子,均位于建筑物进深中线上,将梁架分为前后两段。由于两侧梁架必须与柱相交,此时必须使用半榫。一般的半榫做法与透榫的穿透部分相同,榫长到柱中。同时插入两端的半榫,应分别制作等掌和压掌,以增加榫卯的接触面。方法是将柱径均分为三部分,榫高均分为两部分。例如,一端榫的上半部分占1/3

柱径,下半部分占2/3,另一端榫上半部分占2/3,下半部分占1/3。此外,还有两种半榫齐头碰的做法,但比较少见。半榫的结构作用较差,易出现拔榫现象,导致结构松散。宋代采用这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藕批搭掌,笛眼穿串"这种方法一直延续到明朝。明清时期,有一种方法可以在下面安装雀替或替木,增加梁架与柱的搭接面,并在替木或雀替上与梁叠交的地方做销或钉,防止梁架前后脱落。除上述梁柱交点外,半榫还常用于由高峰与雷公柱、瓜柱与梁背交汇处。

榫卯

三、水平构件交互部位常用的榫卯

在古建大木中,檩条与檩条、扶脊木与扶脊木、平板扶脊木与扶脊木、平板梁与平板梁的顺接延续或交叉交叉。

1.大头榫

也就是燕尾榫。做法和方子的燕尾榫基本一样,榫头做"乍",且略作"溜",安装(也有不作为"溜"是的)。大头榫采用上下方法安装,常用于屋檐、金、脊檩条、脊木的顺延交接部位,起到拉结作用。

二、十字半榫

十字半榫主要用于方形构件的交叉交叉,最常见于平板方的交叉交叉。方法是根据方本身的宽度,在相交处,在方的上下刻一半厚,上半部分为等口,下半部分为盖口。然后,等待盖的交叉扣。制作时还要注意山面的屋檐表面,按方宽的1/10进行覆盖。

三、十字卡腰榫

俗称黄蜂腰,主要用于圆形或带有线条构件的交叉交叉。古建筑大木构件中的夹腰主要用于桁架檩条的交叉。方法是将桁架檩条沿宽窄面平均分为四等份,沿高低面平均分为二等份。根据需要的角度雕刻两侧的一个,按照山檐面的原则雕刻上下一半,然后扣上相交

如果是90,两个构件的交叉角度应根据建筑物的要求来确定。°矩形或方形建筑的转角为90°角相交;六角形或八角形等建筑采用搭交榫,应按所需角度斜交。檩条、方扣搭在多角形建筑中不存在山面压檐面的问题。在同一构件上,榫头的方向应相同,即一个构件的两端应为等榫,相邻的两端应为盖榫。例如,六角亭的六个檩条或支架应为三个等口和三个盖口,以便按钮安装,而不是同一部件上的等口和盖口。

四、水平或倾斜构件

古建大木的上架构件(即柱头以上)是层层叠叠的。这不仅需要解决构件与构件的结合问题,还需要解决上下构件之间的结合问题,使多层构件形成完整的结构,如支架是典型的上下层构件交互叠加组合构件,数层构件之间的叠加使用许多暗销连接,最后一个清单翘单支架组合图。

有两种情况可以叠加水平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构件叠加,另一种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构件垂直(交角90°)或以一定角度半叠交。当两层或两层以上的组件叠加时,采用以下两种销合结合方法。

1.栽销

种植销是在两层组件重叠表面的相应位置凿出眼睛,然后将木销种植在下层的销眼中。安装时,将上部组件的销眼与已种植的销榫对应。销眼的大小和眼睛之间的距离没有明确规定,可以根据木材的大小和长度临时确定,以确保上下部件的稳定性。

在古建大木中,销子多用于额枋与平板枋之间、老角梁与子角梁之间以及叠落在一起的梁与随梁之间、角背、在古代,檩条、垫板和支架之间也使用销,以防止檩条、垫子和支架走形错误。现在很少采用。此外,在坐斗与平板支架之间,在斗架各层构件之间,也采用了种植和销售的方法。

2.穿销

销售方法与销售方法相似。区别在于销售方法销不穿透构件;销售规则应穿透两层甚至多层构件。销售通常用于金斗拱后部各层构件的锁定。用于古建筑门口的门簪也是典型的销售方式。销穿上构件后,需要在销的前端使用

别住发夹。大屋脊上使用的脊桩具有销售和销售的特点。为了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需要穿透支撑脊木,插入檩条中的1/3~1/4,可以看作是销售的一个特例。牌楼高拱下榫也是销售的一个例子。它穿透(龙门),做一个折叠柱,插入小前额的1/2~1/3。使高拱牢牢地竖立在前额(或龙门)上。

榫卯

五、用于水平或倾斜

构件叠交或半叠交榫卯

水平或倾斜构件重叠稳定,需要销;当构件按一定角度(90°或其它需要的角度)叠交或半叠交时,应采用桁架、刻榫或压掌等榫卯稳定。

1.桁椀

桁架(小型称檩条)在古建大木中有很多用途,桁架用于桁架与梁、脊瓜柱的交汇处。桁架是放置桁架檩条的碗口,位于梁头或脊柱顶部。碗的开口大小根据桁檩直径确定,碗的深度不得超过不檩直径,最浅不得少于1/3檩直径。为了防止桁檩沿面宽移动,鼻子经常在碗口中间做。方法是将梁头宽度均分为四等份,鼻子占中间两份,两边碗口各占一份。

将鼻子留在梁头后,将檩条对应部位刻去,使檩条下皮与碗口一致。脊柱头檩条不能做鼻子或只做小鼻子。当檩条与排山梁相交时,梁头或脊柱头只需要做小鼻子。小鼻子的宽度不应大于檩条直径的1/5。桁檩在同角梁相交时,也按需做檩碗,有时也在角梁碗口做鼻子(闸口)。当桁檩与斜梁、递角梁、角云相交时,梁头不留鼻子。

二、趴梁阶梯榫

主要用于趴梁、抹角梁与桁檩半叠交,短趴梁与长趴梁相交。趴梁与桁檩半叠交时,一般做阶梯榫,如上图所示。阶梯榫一般做成三层,下一层深入檩条半径的四分之一,为趴梁榫袖入檩条内部;第二层尺寸与第一层相同;第三层有的做成燕尾榫,起到拉接作用;也有直榫,榫长不得超过檩条。阶梯榫两侧各有1/4的隐蔽部分。

长度趴梁相交处的榫头做法与上面略相同,可以不掩盖。抹角梁与桁檩相交,因为交角为45°,榫头做的时候需要在抹角梁头做直榫,檩条上边45°倾斜榫头的方向。榫卯的具体做法与趴梁阶梯榫相同。

3.压掌榫

它的形状与人字屋架上弦端点的双槽齿做法很相似。这种榫多用于角梁与由戗之间接续相交的节点。压掌榫要求接触面充分、严实,不应有实有实有虚。除角梁由戗以外,在椽子的节点处也常用压掌做法,另外椽子常用固定做法如下图椽子交掌做法。不过椽子是采用钉子钉在檩木上,故不应列入榫卯之列。

六、几种榫卯用于板缝拼接

制作古建筑大木和一些装饰构件,往往需要宽板,如博风板、山花板、挂板、塌板、实心塌门等。这就需要板缝拼接。为了使木板拼接牢固,除了粘合脂肪外,榫卯也用于拼接。

1.银锭口

银锭口,又称银锭榫,是两端大中腰细的榫,因其形状像银锭而得名。将其镶嵌在两个板缝之间,可防止胶体长期失效后板块松动开裂。银锭扣是一种键组合方法。用于塌板、博风板等场所。

2.穿带

穿带是将粘合板的反面去除燕尾槽。槽的一端略宽,另一端略窄。槽深约为板厚的1/3。然后将预制燕尾带(一端略宽,另一端略窄)放入槽中。

它可以锁定诸板,防止开裂,防止板表面凹凸变形。每块板一般穿三个或三个以上,带对头穿,不要朝一个方向穿,以挤压板缝。

3.抄手带

这是另一种穿带形式,但与穿带不同的是,穿抄手带必须在木板小面居中透眼。程序是将要粘的木板配好,缝合(可以用平缝、切口或企口缝),然后在需要穿入抄手带的地方弹出墨线,在板的小面中间打透眼睛,然后将板粘合(对准眼睛),胶干后将准备好的抄手带抹鱼脂对头打入。抄手带本身必须是高强度硬木,做成楔形。这种做法多用于实榻门。

4.裁口

切割一半的小木板表面,切割宽度和厚度相似,两侧交错切割,然后重叠使用。这种做法通常是山花板

5.龙凤榫

又称企口,在中间打槽中间打槽,另一块与之结合的板面在中间切成凸榫,将两板相互咬合。

本文标签:榫卯
相关推荐
寺庙设计哪家好 庙设计效果图 寺庙设计施工公司 寺院建筑布局平面图 寺庙建筑设计师 寺庙古建设计院排名 中国最大的寺院规划 寺庙建筑设计方案 寺庙设计布局

手机微信:139 57873222

浙江汉匠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备案号:浙ICP备19023329号-2 浙公网安备 33021202002191号 网站地图

电话咨询
电话咨询:1395787322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