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看来,屋顶不仅起到遮挡天空的作用,更是技艺载道,道艺合一的舞台。古藻井和美丽的天花承载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建筑观。
藻井是汉族宫殿和坛庙建筑中常见的室内天花板的独特装饰部分。一般做成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装饰有各种花藻井图案、雕刻和绘画。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的宝座和佛坛上方最重要的部分。
藻井可追溯到北魏时期(公元前386-534)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顶部的石莲。古人穴居时,顶洞以纳光、通光、上下出入,礼记.礼运记载:前先王没有宫殿,冬则居营窟,夏则居巢。它看起来像一个凹井,井和藻类装饰,所以被称为藻类井。现存最早的木构藻井是蓟县独乐寺观音阁上的藻井,为方形抹四角,上加斗八。
汉代(公元前202-220年)至唐初(公元618-712年),文献中的藻井是一种持续的韵天花,方井中画着倒挂的莲花。汉人称之为平机或乘尘
发展至宋代(公元960-1279年),《建法》明确将天花分为平阁、平基、藻井三类。明代以后,藻井的发展由简而复杂,由实用的结构形状演变为装饰结构。藻井的结构和形式有了很大的发展,非常精致和宏伟。除了规模的增加,象征天国的顶心镜开始增加,莲花瓣被放置在周围,云龙被绘制在中心。后来,该中心的云龙越来越受到强调。
到了清代,它成了一条雕刻生动的盘龙。盘龙口挂吊灯,不失原镜形。由于清代藻井的流行可以作为顶心,藻井被改名为龙井。
中国古代的熟练工匠将中国的历史文明、皇室的杰出尊严和对自然美的向往融为一体,凝聚在圆顶的木制美丽构件中,将中国藻井艺术发展到极致。随着建筑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藻井结构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和华丽的演变过程。
汉代的斗四藻井是在方形中重叠两层方形,在方格中心绘制图案。这种基本结构已成为汉代以后各种藻井结构变化的基础。斗八藻井和小斗八藻井出现在宋代《法式建筑》中。斗八藻井主要用于室内天花板的中心或关键部位,分为上、中、下三段:下方形、中八角形、上圆顶八瓣称为八斗。室内不重要的地方多采用小斗八藻井,下段为八角井,上段为斗八。
在宋代斗八藻井的基础上,明清时期的藻井风格变得更加复杂细致。最明显的变化是藻井顶部明镜范围的扩大,有的占八角形的一半以上。龙纹雕刻主要用于圆井,因此在清代被称为龙井。
几乎所有的藻类井都采用中轴对称结构,垂直骨架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方形、圆形、八角形等。这种规则的骨架结构使整个藻类井无论雕刻、绘画或黄金有多复杂,都能保持复杂而不混乱,总是有节奏感和节奏感。
当人们被紫禁城无数宏伟的宫殿和雕刻的柱子所吸引时,他们可能会忽略凝聚在屋顶上的华丽符号——藻类井。藻类井,在古人看来,具有从世界到天堂象征意义的建筑装饰一直受到专业人士的关注。其深刻的中国传统思想为中国古代建筑增添了无限的意义。
中国古代人崇拜自然和自然现象。因此,古代哲学家倡导天人合一,注重自然效应和天圆地方原则,是对这一宇宙观的特殊诠释。同样,为了表现出对天空的敬畏和崇拜,古人也特别重视室内的天空。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建筑内部装饰着藻井,如穹顶高,如雨伞。藻井的形状上圆下圆,符合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因此,藻井象征天的意思,就像西方教堂建筑中的穹顶代表上帝一样,中国建筑中的藻井也是天体的缩影。
藻井是中国封建等级制度的象征。只有在最高贵的建筑中才能使用藻井,象征着封建社会的尊严。主要分布在皇家宫殿(紫禁城)、皇家寺庙和陵墓碑亭。一般位于室内佛像和君主座位上方,呈伞盖形,由细斗拱支撑,象征着天空的崇高。藻井上一般有彩画和浮雕。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防火成为重中之重。据《风俗通》记载:今殿作天井。东井之像也是井者。菱,水中之物。所以厌火也是如此。东井就是井宿,古人认为是二十八宿的主水。在殿堂和楼阁的最高处,用荷、菱、莲等藻类水生植物装饰,希望压伏火魔。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引入,藻井上出现了一些具有西方特色或佛教风格的新装饰,穹顶上的符号描绘了不同时代的宗教文化。
推荐阅读:
寺庙设计效果图-寺院规划设计图
寺庙规划_寺庙规划设计_寺庙规划方案
寺庙设计施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