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阳古城位于元水上游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洪江市政府驻地黔城镇古城社区。它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古城三面环水,是湘楚苗地边境的重要城镇。被称为滇黔门户和湘西第一古镇。
黔阳古城自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以来,在元江与沂水交汇处设立了县治,至今绵延2200年,比云南丽江大研古镇早1400年,比湘西凤凰古城早900年。它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也是中国难得保存的最原始的隐逸之都。
走进黔阳古城,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著名的芙蓉楼。
芙蓉楼景区占地面积10250平方米,位于古城西北角,水进入元口,根据森林,有1137平方米的古建筑,亭台楼阁、亭台楼阁,既具有江南古典园林风格,又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在清代被誉为楚南上游第一胜。
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唐代大诗人王昌龄从江宁县城左迁为龙标县尉。芙蓉楼曾经是他的私人花园,也是他送客、唱诗的地方。他以《芙蓉楼送辛渐》而闻名于世,可谓诗以景生景因诗名。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玉壶里有冰心。
芙蓉楼景区主要建筑有芙蓉楼、耸翠楼、玉壶亭、三角亭、半月亭、送客亭、古碑廊等。
送客亭旁的门坊叫龙标胜迹门,建于清末,又称三绝门。门高12米,门宽7米,门坊正中是大型泥塑王少伯送客图,左右是春、夏、秋、冬四季图。泥塑采用古代堆塑工艺,以桐油、石灰、糯米为主。这些泥塑造型精美,栩栩如生,世所罕见,为第一绝。令人惊叹的是,牌坊高达三丈多,却面向河边倾斜两尺多而不倒,是第二绝。据专家研究,其倾斜度已超过意大利比萨斜塔。门楣中间是指南针,上南下北,与普通人看到的指南针上北下南正好相反。原因是什么?至今仍是千古之谜,这是第三绝。龙标胜迹门是黔阳古城旅游的象征,旧行船看到这扇门,就知道黔阳县到了。
走出芙蓉楼,沿江而上,即可到达古城入口之一的中正门。中正门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古城保存最完好的城门。明朝前原城墙为土墙,正统14年(公元1450年)重建。明成化八年(公元1473年)又拓之东北,周长5华里,皆备哨所。清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年间多次修复,现为红砂石拱门,门洞红棕色巨石因风化侵蚀,不均匀,可想而知。
从中正门进入黔阳古城,有2200年的历史
城市明清街巷格局保存完好,古建筑星罗棋布,被誉为江南古建筑博物馆。
其中,南正街最具代表性。南正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古城南面,为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知县龙光甸主持修建。路面中间横铺1米宽的青石板,下面有沟。两侧直线连接0.8米宽的青石板,全长330米,宽3-4米,总建筑面积17600平方米,有两个过街券门。街道两旁都是商店或检查屋,是明清时期商埠繁荣的地方。小区两侧的房屋均配有卷棚板,屋檐均为S型上翘,并有封火墙,属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
走出古城,沿着东门街爬上台阶,就可以来到钟鼓楼了。
钟鼓楼位于东古龙标山普明寺,是国际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宋熙宁(公元1071年),明正统14年(公元1449年)被兵火摧毁,成化8年(公元1472年)重建,成化23年(公元1487年)铸钟于楼。钟鼓楼是三檐亭的尖顶木结构,占地面积200平方米,高14米,有旋梯可上,每层有矮栏,四面开放,攀爬望远,龙标十二景尽纳疏棂短槛。钟鼓楼内外有千年铁树和古樟树,是普明寺的遗迹,也是古城历史的活化石。
推荐阅读:
寺庙设计效果图-寺院规划设计图
寺庙规划_寺庙规划设计_寺庙规划方案
寺庙设计施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