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五园是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产的总称。三山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指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长春园。
三山五园位置示意
前世:前皇家园林
北京海淀西山近麓有大量的园林建筑,与西山山脉形成和谐的自然文化画卷
根据史书记载,“三山五园”是由“五园三山”演变而来。由于海淀区得天独厚的“背山面水”地理条件,造园活动自辽金时期便已开始。及至清代,从康熙皇帝开始,在前朝私家园林的基础之上大规模建造皇家园林,从而形成今天所谓的“三山五园”整体皇家园林景观。
▲西山名胜全图
清代前-引西山泉,湖沼丰富
清朝前,三山五园水源丰富,湖泊淤泥肥沃。风格以自然湿地风光为主,宫殿和私人花园数量少,仅用于装饰。人类活动以文人轶事为主,孕育了《游海淀武清花园池》等相关文学作品。
▲清朝以前三山五园的发展演变
清全盛时期-大兴土木工程,日盛花园
三山五园作为皇家园林,是清朝统治者在前朝私家园林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建造的整体园林建筑。
▲《三山五园外三营地理全图》
▲清全盛时期三山五园区的发展演变
清全盛时期,三山五园区的整体面貌以皇家园林为绝对核心。狭义上形成了三山五园的格局,以山、水、路为基础,园林、村、驻防、民俗、宗教有机交织在一起。皇帝、将军、皇室亲戚、文人和士兵的生活方式在这里得到了突出。
清末命运多舛,劫后余生
嘉庆过后,清朝的国力逐渐减弱,无法建造新的花园。道光帝甚至下令拆除三山宫的家具,实际上相当于废弃和放手。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进攻北京。为了在中国获得更多的利益,三山五园的重要政治地位使其成为英法两国的主要打击对象。在疯狂的抢劫和焚烧下,许多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战争中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可以说,三山五园与清政权一起遭到了致命打击。
▲英法联盟1860年入侵圆明园
虽然清末同光年间三山五园清末同光年间得到了修复和更新,比如修复被烧毁的清邑园,改名为颐和园,作为慈禧太后园的管理场所,但在数量和质量上无法与乾隆盛时期的面貌相媲美。
随着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崩溃,以皇室为主导的皇家园林综合功能区的管理和保护体系正式解体。因此,1860年的灾难是三山五园历史景观崩溃的开始。
▲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的清奕园旧照
1900年,八国联军的入侵对三山五园区造成了另一轮破坏。贫困和战争导致中国人民参与了园林废墟的破坏和抢劫。大量的砖木被任意挪用,中华民国时期更加严重。从那时起,该地区的繁荣场景就不可能完全恢复。中华民国以后,北京西郊的花园变得越来越冷,圆明花园被摧毁,王公私人花园被出售,改为校园。三山五园区进一步从皇家园林文化扩展到多元化。
转折点:市民园林景区
清朝时期,三山五园皇家园林作为皇权象征和紫禁城并重的政治中心,地位极高,一直是人们难以窥视的禁地。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批以三山五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和建筑经过修缮整理后向社会开放,使得曾经蒙蔽在帝国余晖中的旧东西在新时代的阳光下迎来了新的生活。
民国初年,民国政府步兵率领衙门与清室内务府商定颐和园对外售票。静明园大修,作为颐和园的附属园景开放。之后,玉泉酒店建在玉泉山静明园南宫门、正宫遗址,用玉泉水开了汽水厂。1920年,熊希龄在静宜园部分旧址上创建了香山慈幼院,建设了男女学校、幼儿园等。1928年,颐和园被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接收,成为公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山五园区文化遗产的价值逐渐被探索和重视。曾经是皇家园林的三山五园也逐渐改变了其功能和定位,其中大部分已成为城市公共场所、人民休闲娱乐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人民公园。
▲新中国成立后,三山五园区的发展演变
今生:全民文化瑰宝
三山五园区是北京罕见的文化遗产要素多、质量高、密度高的地区。它是海淀区乃至北京西部地区的主导文化要素和标志性文化符号。它也是北京罕见的大公园、大遗址和大型户外空间。它具有很高的价值和现代意义。
价值与解读
1、生态价值
三山五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区。西山作为抵御西北寒风的屏障;山下是永定河冲积扇,水源和植被资源丰富,对促进城市生活质量和自然环境的协调、丰富和优化城市景观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起着重要作用。
三山五园地区是颐和园等文化遗产的外围缓冲区,是绿色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由于自然条件优越,绿化植被丰富,三山五园已成为中心城市西北地区最重要的生态控制区。2012年,第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首次讨论了生态文明,并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三山五园区的生态建设将为海淀区历史文化名胜区和世界高端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提供重大机遇。
2、文化价值
三山五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和皇家园林群的代表,是园林与城市文化的共生体,具有巨大的遗产价值和文化景观特色,在海淀区的历史发展中也发挥着主导作用。以皇家园林为中心,海淀镇形成了独特的历史轨迹、城市纹理、建筑布局、交通网络、文化特色等背景特征。
如今,三山五园整合了众多优质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促进了西山文化带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京西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此外,该地区也是中国顶尖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聚集地,是传统文化遗产和现代科教资源的高度聚集地。
3、社会价值
三山五园区的景观地形特征为该地区的生活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清朝的全盛时期,除了皇家和私人花园外,还有驻军和乡镇,展示了当时君主、大臣和人民的生活。
今天的三山五园既有历史文化的厚度,又有国际交流的广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融合的复合地区,也是当今人民的公共文化空间和精神家园。
▲三山五园文化巡展
整体保护与传承发展
北京市中心城区有两个具有世界影响力和深厚传统文化遗产的文化功能区,一个是老城区,另一个是三山五园区。可以说,三山五园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可以与北京老城区相媲美。北京市最新版本的总体规定明确提出,要加强对老城区和三山五园两个重点区域的整体保护,可见它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除此之外,新版城市总规中还将“三山五园”整体突出,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格局中作为一个完整保护对象,提出“三山五园地区是传统历史文化与新兴文化交融的复合型地区,拥有以世界遗产颐和园为代表的古典皇家园林群,集聚一流的高等学校智力资源,具有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优质人文底蕴和优美生态环境。建设成为国家历史文化传承的典范地区,成为国际交流活动的重要载体。”
▲北京新版总规中对加强三山五园地区保护的要求
三山五园的建设对其周边地区和西郊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在当今社会的背景下,三山五园有着更广泛的概念,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山地和花园,而是指历史时期所有文化元素的集合。
加强对三山五园区的保护,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了强调和保护三山五园区的潜在遗产价值,赋予其新时代的内涵,应根据北京市总体规定的要求,建立科学有效的保护方案,在保护物质实体的基础上完成重点区域的建设,建立历史背景与生态环境融合的整体空间结构,全面推进北京生态、景观、文化环境的改善和改善。
推荐阅读:
寺庙设计效果图-寺院规划设计图
寺庙规划_寺庙规划设计_寺庙规划方案
寺庙设计施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