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57873222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案例中心
行业新闻
联系我们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寺院资讯
中国古代防火措施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12-06
浏览次数:13972次

火灾是一种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频繁发生和破坏性的灾害。中国各朝代都非常重视防火工作。我国古建筑大多以木材为主要材料,以木结构为主要结构形式,耐火等级很低。火灾发生时,屋顶紧密,内部烟雾不易散发,温度容易积聚,迅速导致轰燃。

古建筑的梁、柱、椽等构件表面积大,木材裂缝多,拼接缝隙多。此外,大多数通风条件良好,一些建筑建在山顶。火灾发生后,火势蔓延迅速,燃烧剧烈,容易形成立体燃烧。在古代,人们从其建筑结构和装饰中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以防止火灾。

像屋顶的屋脊两端,会有吻兽作为装饰,传说中的水神兽有辟邪防火的寓意。但事实上,吻兽的位置比屋顶高,它也有避雷针的作用,而天雷是火灾的来源之一。除防火装饰外,古代还有建筑材料和结构的防火设计,如藻井、防火珠和传说中的五种元素门无钩,亭必有水、防火墙等。此外,中国古代还有许多防火设备。

中国古代防火措施有哪些?
  第1张

唐代开始用皮袋和溅筒灭火器灭火。《通典》载道:敌若纵火焚楼,以粗竹长一丈,去节,以生薄皮缝为袋,储水三四石,将筒放入袋中,紧紧地绑成溅筒,让壮士三五人撮水口,急着灭火。

灭火器具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创新。北宋仁宗时,有水袋、水囊、唧唧筒、麻搭。据公亮《武经总要前集》记载:水袋,以马、牛杂畜皮浑脱为袋,储水三四石,以大竹一丈,去(节)绑在袋口。如果火烧楼棚,三五个壮士拿着袋口,把水注入火中。水囊如囊,用猪牛胞盛水,唧唧,用长竹开窍,用絮裹水杆,自己开水,麻,用八尺杆散麻两斤,蘸泥用火。

苏东坡先后在杭州任判太守时,成立了官方消防队(时称潜火队),配备棚索、斧头、锯子、旗帜、火笼、火背心等消防设备。明朝,杭州由政府设置消防店,配备桶、梯、钩等消防设备。最早的消防设备是藤斗水枪。清光绪前,杭州官办、民办、善堂消防的主要灭火器是水龙(又称水枪、唧唧)。

中国古代防火措施有哪些?
  第2张

明代皇宫消防工作由禁卫军兼管。清康熙年间,始有防范火班。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其人数不下200人。火班又称机桶处,机桶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救火器具。这种国产救火器具原置于消防队队舍,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陈列品标牌为“水龙”。

光绪十三年(1887年)闰四月初七,杭州编织衙门呈准朝廷,购买洋车式水龙(以下简称洋龙,即腕力龙,配备轮盘驱动,仍用人工腕力出水,然后发展成电机启动出水,称为机龙),雇夫役50人,救援部门兼顾当地火灾。19年(1893年),杭州府购买了两架水龙、一架洋龙、20多名雇佣水夫、梯子、杠索、长钩、短斧、大旗、小旗、灯笼等。

中国古代防火措施有哪些?
  第3张

据《大清会典》记载,紫禁城有308个大缸。由于历史的变迁,还有200多尊。宫殿前设置的这些大气缸被称为门海,每个气缸可以储存3000多升水。过去,几十名太监负责管理,每天派人从井里吊水,一个接一个地填满气缸。夏季保证水质清洁,无异味;冬季除缸口盖外,大缸外围还包裹一层棉絮外套。在特别寒冷的季节,缸架应放在特殊的石圈上,燃烧炭火,昼夜不熄灭,以免缸水冻结。

虽然这些防火设施和思想在中国古代可能起不到很大的作用,但它们反映了古人对和平的渴望。在古代,每天晚上都有打更人的存在,熟悉的声音总是提醒人们防止火灾。作为古建筑文化的一部分,这些防火设备已经独特的文化景观,反映了当时人们朴素的防火观念以及对平安的向往,也在提醒这我们重视古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关推荐
寺庙设计哪家好 庙设计效果图 寺庙设计施工公司 寺院建筑布局平面图 寺庙建筑设计师 寺庙古建设计院排名 中国最大的寺院规划 寺庙建筑设计方案 寺庙设计布局

手机微信:139 57873222

浙江汉匠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备案号:浙ICP备19023329号-2 浙公网安备 33021202002191号 网站地图

电话咨询
电话咨询:1395787322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