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南方少数民族,从原住所——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四散迁往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省份,有的还到贵州、四川,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其余居住在江西、广东、安徽等省。早在唐永泰两年(766),畲族就从福建罗源迁往浙江景宁。
唐代,生活在福建、广东、江西交界处的少数民族,包括畲族先民,被广泛称为蛮、蛮僚、东蛮或东僚。南宋末年,历史书上开始出现畲族和拳民的民族名称。(She),意思是刀耕火种。1956年,中国国务院正式宣布确认畲族是具有自身特点的单一少数民族。
从那时起,她的家庭就成为了一个法定的家庭名称。1985年4月22日,中国第一个畲族自治县景宁畲族自治县成立,也是中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被称为中国畲族乡。他们声称是山哈,意思是山里的客人,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山有关。长期以来,她的祖先以游耕为主要生活方式,历尽艰辛,不断迁徙,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分布格局。
历史上,畲族人过着刀耕火种、游移不定的生活。为了适应这种生活方式,他们结庐山谷,竹为篱,伐地为户。也就是说,在山谷中建造一个简单的山棚,被称为草寮或草屋,用竹木作为支柱和支撑,用茅草做草帘作为瓷砖,用小竹片和芦苇秸秆做栅栏,用木条做门窗……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来自大自然。明清以后,畲族人逐渐趋向于定居农业,也开始建设适合定居的民居建筑风格,从茅草屋土木结构民居过渡。
畲族人称自己的房子为寮,根据建筑材料分为草寮、木寮、瓦寮等。一般来说,离县城不远的山区建造房屋形成村庄,主要是山坡、阳光、风和水。在村庄周围种植松树、枫树、木树、青栗子、苦竹等树木,在自己的房子前后种植果树或竹子,实现村口有树挡风,屋后种树蓄水的畲族环境观。
畲族住宅,小则住一两户,大则房即村,村即房,形成大房村。古民居多为深宅大院,大厅高大宽敞。神龛和窗棂用木雕和浮雕装饰。大门和天井用石雕装饰,前有照墙,后有照墙。大厅、台基和墙壁由三合土制成,两侧高于屋顶的山墙为防火墙。
畲族人建房,一般是一户建房,户户帮工基本做法是先打基础、立柱、上梁,搭好架子,再在屋顶铺瓦,最后砌墙、建灶、铺地、装饰房屋。建造房屋一般不会一气呵成,会选择农忙时少干或不干,农闲时多干。一些关键环节也要遵守畲族的民俗传统。如果要选择黄道吉日奠基,做好房屋基础,然后就可以开始劈料、立柱等各种施工工作。
畲族民居,从最初的选址、材料选择、梁,到后期的装饰,充满了畲族历史发展中积累的民族智慧,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近年来,民居和古村落是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之一。在旅游业发展的热潮中,许多人对古村落和古民居的向往诞生了,各种类型的村庄诞生了。回归自然,回归自然,这里有无尽的美景,无尽的美味,无尽的故事。几千年来,这里的传统一直是香的,无尽的,继续写着她的长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