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57873222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案例中心
行业新闻
联系我们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寺院资讯
不同时期山西古建筑柱基石的特点
发布时间:2022-11-26
浏览次数:409次

山西是中国文物较多的省份之一,地上文物——古建筑、石窟寺、悬崖雕像,包括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被称为中国古建筑宝库,本章主要基于山西古建筑的物理数据,进一步分析山西古建筑柱基石的分期特点。

(一)战国、秦、汉、三国时期

在此期间,山西对古建筑柱基石的实物数据掌握不足,不能随意评价。然而,随着山西以外石材使用的逐渐增加,石柱基础已经存在。

方1.4米的整石柱基出现在秦代。

汉代柱下的基石多为方形,雕刻粗糙(四川彭山崖墓)。孝堂山石室中立着一根八角柱,上面有一个大斗,下面有一个同形的斗。这种形状,如倒置的鱼斗,在汉代画像砖中有很多表现,具有巨大而强烈的外观特征。

不同时期山西古建筑柱基石的特点
  第1张

(二)南北朝时期两晋

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石窟山西省太原市的天龙山石窟,大同市的云岗石窟,都显示出石工的高超技术,无论在大规模的开凿上或在精雕细琢的手法上,均达到一定的水平。

天龙山16窟于公元560年完成,是这一时期的最后阶段。柱基石呈蓬瓣状,前廊宽三间,八角柱位于雕刻莲花瓣的柱基石上。

大同云岗石窟的柱基石也有其鲜明的特点。洞穴中的平柱以坐兽或覆莲为柱基石,而两侧的角柱则采用覆盆柱基石。如果将此时的柱基石与柱体和斗子进行高度测量,大约是柱底径的五到七倍,与汉代崖墓中相同的构件相比,更加精致。窟外室外走廊柱所用的柱基石,下作高座,叠涩形状如须弥座,座上四角忍冬草,向上承包柱脚,草中间置飞天仙人。

在此期间,佛教传入中国,对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服务佛教的装饰图案大量出现。汉代流行的骑自行车、狩猎和云图案慢慢消失。相反,它们主要是植物,如莲花、忍冬、飞天和缠枝花。它们已成为南北朝的基本装饰。莲花本身作为柱基石的装饰,是首选。莲花是佛教的圣花。虽然它的起源来自印度,但它的莲瓣雕刻被用于希腊的毛箭纹。以莲花为隐喻,是佛教对民爱莲心中的迎合,它出污泥而不染,洁身而自净,有助于吸引信徒,弘扬佛法。南北朝莲花的表现形式也丰富多彩,包括单线、双线、宽瓣、窄瓣;有宝装、凸面、单独、连续,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三)隋、唐、五代

隋、唐、五代石材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其雕刻技术也达到了相当熟练的水平。特别是术,在南北朝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化和改进了建筑和雕刻装饰,创造了统一和谐的风格。

虽然太原天龙山石窟始于北齐,但隋唐时期有许多石窟,其中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的石窟是天龙山石窟中规模最大的石窟。这是隋朝少数石窟也有走廊的例子。石窟从走廊的内门,是圆形优惠券的顶部。优惠券表面呈尖拱形。优惠券脚由圆柱支撑,柱脚由蹲兽支撑。这种蹲式动物柱基石是北魏和北齐以来常见的柱基石形式。

唐代的柱基石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无论是简单的覆盆柱基石,还是雕刻莲瓣的柱基石,整个形状都显得矮平。

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的南禅寺正殿各柱下施素平的青石柱础。佛光寺正殿比南禅寺正殿晚七十五年,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此殿前檐石柱下有宝装莲花柱础石,其余都是素平的石柱础。

唐代柱基石莲瓣图案的使用注重变化,即在寺庙内柱基雕刻莲花的图案类型也不一致,特别引人注目。山西省临沂县庄武庙发现了三种莲花图案的柱基石,有的雕刻着简单的复合莲花瓣莲花,有的着莲花瓣尖,有的盛开弯曲,形成了复杂的图形。据记载,庄武寺成立于唐末乾符六年(879年)。虽然不能认为这些不同莲花图案的柱基石是同代建造的,但至少说明唐末柱基的雕刻有了新的发展。

从上面可以看出,唐代柱基石的雕刻主题在莲花中很常见,其雕刻风格体现在莲花丰富、兴趣融合、装饰造型、大胆简化中。它符合唐代图案的整体结构,在平衡对称的布局中实现稳定和谐,细节雕刻也具有很大的变化能力。从远处清晰,近距离耐用,使整体和局部实现有机统一。

(四)宋、辽、金时期

在此期间,建筑领域在石材结构技术方面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宋的法国建筑有一个特殊的石材制度,其中规定柱基石有四种形式。第一,平柱基础-平方形石;第二,覆盖柱基础-方形石像覆盖盆一样凸起;第三,铺莲花-雕莲花瓣向下覆盖盆;第四,向上覆盖莲花-铺莲花加一层向上的莲花。

不同时期山西古建筑柱基石的特点
  第2张

应县木塔附阶19号柱(辽代)

建造法式柱基的制度还规定,基方是柱径的两倍,覆盆高是基方的十分之一,盆唇厚是覆盆高的十分之一。

从山西古建筑的例子来看,宋、辽、金时期的柱基石最多为素平基础(无复合盆),其次是复合盆基础。一些复合盆还雕刻了莲花、牡丹甚至凤凰图案。个别柱基石跳出了宋朝《创造法国》的相关规定,创造了同一时期遗物中罕见的珍宝。至于莲花柱基石,在此期间没有实例。

北宋天圣时期(公元10231032年),太原晋祠圣母殿重建。圣母殿每根柱下都有柱基。除了两座山和背檐柱外,十座被砌成的墙壁中隐藏着隐藏的东西。前檐明亮,次间四柱施童柱不接触地面,周围其他走廊柱、前檐二角柱和前槽柱(共34根)的柱基石均暴露在外。青石雕刻,素面覆盆式,由基板、盆唇、覆盆三部分组成。底盘为方形,每面宽74-83cm,覆盆高8-13cm.5cm,与后来的宋代《法国制造》相比,底盘边缘长度略小于柱径的两倍,但覆盆高度达到或高于基础的十分之一。由此可见,虽然此时尚未颁布《法还没有颁布,但柱基石的做法还是很讲究的。凤凰图案雕刻在临沂县庄武王庙宋代柱石上,刀法精细,图案优美,闪耀着宋代石雕的艺术光彩。

大同上华严寺大雄宝殿成立于辽代,重建于金代。柱基石采用灰砂崖石制成,平整无饰,覆盆量低,覆盆量高于基板6cm,基石为方形,尺寸不同。较小的边长120cm,较大的边长134cm。在较大的情况下,它是柱径的两倍。从柱基的形状和生产工艺来看,当时没有严格的材料选择和加工。

不同时期山西古建筑柱基石的特点
  第3张

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金代)

朔州崇福寺弥陀殿建于金代皇统三年(公元1143年),殿内外柱底均设石柱基。檐柱、殿内后槽、两山金柱下以料石为柱基石,柱基表面平整无装饰,与地面平整,无覆盆和柱设置。这个殿石柱基础的平面尺寸大多不到柱径的两倍。唯一不同的是,前槽金柱下设有雕刻的覆盆柱基石。基板是方形的,边长100厘米,是柱径的两倍。基板上的覆盆高凸,是典型的金代作品。

蒲县东岳庙四角柱基石,其精湛的石雕艺术令人难忘,这是金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五月蒲县郭下村石匠刘林。基板四角雕刻宝藏,盆上雕刻三条龙,从龙祝福到龙云到龙海涛,构思巧妙,图案清晰,鱼、虾、龟、花,雕刻,曲折柔软,渴望移动,是金代遗物中罕见的好产品。

(五)元、明、清时期

山西古建筑柱基石在元、明、清时期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不仅具有传递荷载的功能,而且具有防潮的作用,而且具有美观的效果。

山西省芮城县永乐宫无极门(龙虎殿)的柱基石虽然没有雕刻图案,但在生产上还是代表了元代的风格。14根露明柱均为素覆盆柱基,柱基石见方,基径68cm,不到柱径的两倍。三清殿露明柱基也采用覆盆柱基石,柱基石见方90厘米,厚8.5厘米。柱基石的直径不到柱径的两倍,这表明它已经跳出了宋代的法国制度。

不同时期山西古建筑柱基石的特点
  第4张

襄垣文庙大成殿(元代)

在装饰风格方面,元代柱基石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精致、整洁、复杂。这种雕刻特征显然服务于当时的统治阶级,表达了他们的爱好和思想。另一个特点是粗放简约,不求形式,雕刻简洁潇洒,这是一种民间风格。

明代柱基石种类繁多。综上所述,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释。第一种类型的特点是柱顶石上加质,柱顶石下没有柱座和覆盆。在这一时期,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宋代质的变体。柱顶石和质多为八角形,外观简洁大方。这种柱基石经常出现在山西农村的民居和祠堂建筑中。这种表达方式从明初就在清代使用。另一种质的表现手法是八角形瓜棱形,中间有束腰,束腰底部做成覆盆式。这种柱基石可以说是用一块石头做的,每个部分都是连接在一起的。瓜棱的形式是从莲瓣演变而来的,明代中期前棱角园钝,束腰略粗,整个比例墩实有力。明末清初,棱角明显,腰部略细,外观趋于纤细。瓜棱上刻有卷草、如意等花卉,部分柱状石瓜棱上部叠有多层莲瓣形线脚。

明代柱基石的第二种特点是底部是八角形柱座,上面覆盖着莲花瓣,或者在柱座上放置一块圆盘石。柱座多雕刻圭脚卷草图案,圆盘石上雕刻莲枝花草。明代山西柱基石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底部的方形柱顶石缩小到几乎等于柱座的直径,使整个柱基石由一块石头制成施工。

在图案设计上,山西明代柱基石趋于定型规范,吉祥图案盛行。图案包括花鸟、人物、景观、器物和天象,其中以花鸟为主,各种缠枝图案流畅多样。牡丹、荷花、菊花的使用有自己的特点,大多是正面、半面和侧面。这种表现手法突出了花卉的特点。枝梗常用双枝托花,使花朵强壮生动。

不同时期山西古建筑柱基石的特点
  第5张

清代,山西柱基石的装饰图案更加精致细腻,这是前代所不及的。它只是超过了工艺和愤怒,呈现出一种复杂而巧妙的风格。雕刻内容和材料广泛,素描折花鸟、缠枝、散点、折枝、锦上添花、花等常见,这一时期吉祥图案更受欢迎,清代晚期野兽、花鸟、景观不时出现在柱基石上,达到故意、吉祥的地步,图案构思有三种基本形式,名称谐音表达;图案形象;个别图案用附加文述。当然,也有少数图案采用平衡技术,生动活泼,与当时封建统治阶级采用的严谨对称技术有明显区别。

清代的柱基石风格在山西发生了许多变化。有几种柱基石,如单层、双层和三层。单层柱基石多为鼓镜式。这是受当时官方技术影响形成的柱基石形式,常见于寺庙建筑。民居建筑的柱基石突破了这种影响,不受限制。柱基石形式丰富多样,如双层柱基石,下层多为方形和八角形,底层也有用,上层多为鼓形。三层柱基石上下两层与双层相似,只在中层加方形、八角形石墩。

山西省解州市关帝庙的柱基石是清代最好的作品。结义园君子亭檐柱和金柱下设有青石鼓柱基础。基石高度不相等。前檐柱基石高18.5厘米。除鼓石高14厘米外,下部雕刻有4.5厘米高的复合花瓣墩,集唐宋莲瓣柱基础与明清民间鼓柱基础于一体,造型设计独特。

不同时期山西古建筑柱基石的特点
  第6张

君子亭两侧及后檐柱基石高11cm,只露鼓形基石。金柱柱基石高3.5厘米,只保留鼓形基石上部,类似于覆盆式柱基。关帝庙雉门的柱基石更体现了清代石材的高超技术和艺术水平。该建筑的柱基石设置在前后檐柱和中柱下。除中柱明间鼓柱基石外,前后檐柱基石均雕刻华丽的墩垫,柱基石高71cm,下部为束腰须弥式墩,方形,高45cm。鼓石高18cm,腹部直径53cm,鼓石上下直径43cm,外侧雕刻鼓钉盖,周围雕刻各种图案,四个正面雕刻壶、碗、盒子、罐、钢琴、钢琴、国际象棋、书籍、绘画、香炉、花篮、插瓶、笔筒、水果、仙桃等。

鼓石以下的仰莲托盘略向内收集,直径47cm。托盘外,靠莲花瓣在墩四角雕刻一只小石狮。小石狮躺在地上,头朝外。狮子下面是一个方形的墩。龟脚雕刻在墩底,腰部雕刻各种立体动物形象,包括虎、象、马、牛、羊、猴、鹿等。动物生动,灵性可见,雕刻工简洁,图案逼真。

综上所述,山西古建筑柱的形状和结构是不同的,不同的,继承,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不同的变化,展示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掌握规律,是我们理解和区分古建筑,继承艺术技术成就的历史积累。

本文标签:山西古建筑柱础石
相关推荐
寺庙设计哪家好 庙设计效果图 寺庙设计施工公司 寺院建筑布局平面图 寺庙建筑设计师 寺庙古建设计院排名 中国最大的寺院规划 寺庙建筑设计方案 寺庙设计布局

手机微信:139 57873222

浙江汉匠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备案号:浙ICP备19023329号-2 浙公网安备 33021202002191号 网站地图

电话咨询
电话咨询:1395787322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