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57873222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案例中心
行业新闻
联系我们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寺院资讯
中国古建筑上的书法文化装饰
发布时间:2022-11-25
浏览次数:372次

书法是汉字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艺术,它与建筑的美好视觉形象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视觉效果不仅仅指一般的工艺美术字,它更是一种气韵生动、形神兼备、节奏化了的生命之“美”。从某种角度而言,书法的介入不仅从内容上深化了建筑的意境,而且从形式上起到了美化建筑意象的效果,对建筑文化品位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古代建筑上的汉字书法装饰进行探讨,以建筑构件上的书法装饰和建筑内外附设的书法作品,如古老的匾额、楹联等为对象考查其形态的发展轨迹及平面构成、空间构成等形式美的规律和文化、社会属性。

  书法艺术是中国独有的艺术,书法艺术在建筑上的运用,使得中国古代建筑具有其它民族建筑体系无法比拟的深度和丰富性。即使在今天,加强对书法艺术的发展及运用,仍然是中国建筑语言探索中的一个卓有成效的努力方向。古建筑装饰是以美化建筑及建筑空间为目的的行为,是建筑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得以实现的关键。中华民族从远古起,就有着独特的居住和生活方式。与原始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相促进,中国建筑逐渐形成了以木质作为基本的建筑材料,以梁柱构架为组合形式,讲究中轴对称具有稳定特征的方式和格局。中国的建筑装饰有着稳定、独特、丰富的面貌,也造就了众多的艺术特色,其中汉字书法装饰就是其典型之一,这种传统的装饰方法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中国风”。早期的书法比较具象,重视文字的象形性,随着文化的发展,象形字减少,书法更多通过结构疏密、点画轻重、行笔缓急,来表现人们对形象的情感,抒发意境,逐渐由写实走向写意。建筑中的碑碣、摩崖、匾联等大部分是研究书法艺术的宝贵资料。优秀的书法作品不仅自身造型美,而且书体气质和所在的建筑环境高度相协调。例如王体行书洋溢着环境之妩媚,颜体楷书增添了环境之壮美,汉碑体势可使环境有古朴的内涵,怀素的草书神韵使环境充满动态之美。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在提高建筑文化品位、深化建筑意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汉字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艺术,以其装饰建筑,更体现了中国建筑的民族特色。中国古建筑的汉字书法装饰,大多表现在建筑构件上,如文字砖石、门、墙;文字瓦当、影壁上镶嵌的书法雕刻等。构建上附加的物件如匾额、楹联、书条石、题刻等上均有汉字书法装饰的体现。文人士大夫是中国古代社会结构中的一大阶层,他们的书法文化观,直接影响着古代汉字书法装饰风格的走向。他们的书法文化观偏于书法的趣味和意境,他们的观念使古代汉字书法装饰向艺术升华。在“文士”书法观的影响下,书法艺术作品也渐渐作为装饰元素进入建筑,如楹联、匾额、屏风等。文人气息的掺入,使得古代汉字书法装饰在重视雕刻等工艺制作的同时,更注重再现笔墨的传情达意。中国古代建筑上的汉字书法装饰自汉代以后便大量使用并沿袭至今。
  一、文字瓦当
  古代建筑构件上汉字书法装饰的形态主要是瓦当与砖文。瓦当与砖文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主要构件材料,西周时已经开始使用。“瓦当”俗称“瓦头”,是筒瓦顶端下垂部分,能庇护屋檐避免遭受雨水侵蚀,一般有半圆形和圆形。“砖”,是由粘土制坯,入窑烧制而成,用于砌墙、铺地、贴壁灯,一般有方形和长条形两种。瓦当和砖应建筑构件的功能需要而产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一些重要的建筑物向装饰化发展,从而导致砖瓦类也趋于装饰化。因此出现了画像瓦当、几何瓦当、文字瓦当等;砖也由素面砖发展为文字砖、画像砖等。在装饰性强的汉代瓦当文字、砖文中,几乎都以篆书为载体,究其因,大抵是因为篆书本身象形、会意成分多,点画、结构可塑性、装饰性比较强,横平竖直容易通晓、笔画珠圆玉润、清秀雅致;且篆书在汉代已经不作为日常书体使用,在客观上有利于文字装饰的设计。古代建筑上的文字瓦当和砖文,主要是从笔画的形态变化和结构的屈曲扭动等方面凸显了整体的装饰意味,具体表现在装饰笔画姿势、装饰结构形态、装饰的整体意识等方面。瓦当文字内容包含面也很广泛,主要有:纪事类的“汉并天下”、官署类的“都司空瓦”、宫殿类的“蕲年宫当”、私宅类的“吴尹舍当”、吉语类的“长乐未央”、“长生无极”等(图1),品种多样、内容丰富,在书法艺术中独树一帜。
  瓦当融绘画、书法、工艺及雕刻于一身,是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北宋时期就已见于著录,如北宋王辟之所著的《渑水燕谈录》载:“秦武公作羽阳宫,在凤翔、宝鸡县界,岁久不可究知其处。元佑六年正月,直县门之东百步,居民权氏浚池得古铜瓦五皆破,独一完瓦。面径四寸四分,瓦面隐起四字,曰‘羽阳千岁’。”文字瓦当的大量出现,不仅完善了瓦当艺术,也更加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思想意识形态。汉代建筑更加普及,皇室贵族的建筑日趋豪华,一般平民的居室普遍舒适美观。汉赋中也出现了很多词藻来赞美汉代的楼阁等建筑。用作建筑装饰物的瓦当,调动和发掘了艺术家的才智。瓦当在文字之余常配以图案、乳钉,字为画添趣,画为字增色,虽然字少却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毫无单调呆板之感。曲折方正的文字和单线云文相映成趣,富有装饰意味。瓦当圆圈的形状,根据记载文字字数多少,分割成半圆、扇形等,极大地发挥了艺术家的想象力、创造力,获得出神入化的文字变形,在变化中追求本质的和谐。①
  二、匾联 我国自古讲究人有人名,地有地名,一切事物都有名称。各种建筑中,从单座房屋到大的建筑组群也都有名称。建筑的名称因其外观形状或主人的身份地位特征被人们口头传播而约定俗成,如“花厅”、“白家牌坊”、“八角楼”、“九间头”等;而大部分则以匾联形式表明。我国古建筑上用的匾联有两种意义:一是表明建筑名称,另一种是建筑主人对事业、环境、建筑本身的赞扬语句。匾联以文字艺术表现,用语言文字进行装饰,意境深远、意义深邃。它又是一种装饰手法,若没有匾联,则总感觉缺了些什么,名不正,言不顺,建筑的妙处就不能深刻地传达。②匾联为建筑画龙点睛,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蔚为大观。虽然匾联只是附属于建筑的一个名称、代号,但其内容丰富多彩。在房屋或者殿堂的房檐下,门上挂一个牌子,在牌匾上注明什么堂或什么厅,一目了然。比较重要的建筑前端横匾两侧还要挂上诗文条幅,这叫做对联或楹联。这一套方式称为匾联。③匾额、楹联与古建筑融合密切,与建筑浑然一体,既标明建筑的用途、意境,又解读了建筑物的内涵、风貌、周围环境等。在《营造法式》中,专门设置了匾额(牌)的形式与做法的内容。匾联是我国古代的经伦义理、经史文字、三纲五常等在建筑上的体现, 既给人们精神享受,又体现出华夏文明。匾联一般用于大门、二门、佛殿、佛龛、牌坊上。我国浙江、福建的民居住宅大院都有名称。例如敬爱堂、展鸿堂、福和堂、风云堂、喜望堂……用堂之名来代表大住宅之名。吉林、黑龙江一带,也有许多堂名。如 “东盛堂”代表吴家,“百忍堂”代表张家等等。公共建筑更有许多牌匾及对联。和普通民宅不同的是,在庙宇、宫廷、佛寺等大建筑组群中,匾联一般用木板刻制或者石材雕出匾联的字样,终日悬挂或是平时摘下保存,节日才安装挂起。匾联及其文字既有了装饰的意义,又别有风味,温文尔雅,体现出一种诗书门第,光宗耀祖的思想。(图2)

中国古建筑上的书法文化装饰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图片来源:《桃花源里人家――黟县》,安徽文艺出版社)[KH*2]
  (一)匾额匾额是古建筑的必然组成部分,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匾额中的“匾”也作“扁”字,《说文解字》对“扁”作如下解释:“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而“额”字,即是悬于门屏上的牌匾。用以表达经义、感情之类的属于匾,而表达建筑物名称和性质之类的属于额。故对“匾额”作定义为:悬挂于门屏上作装饰之用,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即为匾额。也有人认为,横着的叫匾,竖着的叫额。匾额一般挂在门上方、屋檐下。如果建筑四面都有门,四面都可以挂匾,但是正面的门上必须有匾,如皇家园林、殿宇以及一些名人府宅莫不如此。 匾额原用于标明建筑物的名称,后来发展为多种类别,包括商业字号匾、文人斋馆匾、堂号匾、喜庆匾、牌坊匾(图3)等。南朝宋羊欣曾记载:“前汉萧何善篆籀,为前殿成,覃思三月,以题其额。”
  (图片来源:《桃花源里人家――黟县》,安徽文艺出版社)[KH*2]
  说明西汉时已经出现在建筑上悬挂匾额。匾额的书法装饰多为长方形,其中竖式的常称“华带型”,横式的常称“大匾”。华带牌一般用于宫殿、庙宇、寺院等古建筑的殿堂,如北京故宫各个殿宇的正门中间部位都悬挂有“华带牌”(图4)、浙江普陀佛庵的门头也是如此(图5)。匾额的制作一般是书写或者刻在木板上,悬挂在需要的地方,有的做成砖雕或石刻,镶嵌在需要装饰的建筑部位。匾额书法的字体根据其装饰的用途而不同,如门楣、厅堂等重要的位置多用篆书、隶书、楷书,以示端庄;书斋、庭院、台榭、庭阁等位置的匾额字体则较为自由。
  匾额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文辞赋、建筑艺术、书法篆刻等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之大成,以凝练的诗文、深远的寓意、精湛的书法,指点江山、评述人物,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匾额按其性质来说,大致分为五类:(1)堂号匾,例如纪晓岚的阅薇草堂;(2)牌坊匾,常用作表彰;(3)祝寿喜庆匾,这类匾额较为常见;(4)字号匾,如北京的同仁堂、荣宝斋等;(5)文人的题字匾额,即具有文学色彩或是座右铭式的匾。
  匾额就题材而言大概分为:(1)楼堂殿阁的名称,如“滕王阁”、“望月亭”、“望江楼”等;(2)商家字号的名称,如“荣宝斋”、“同仁堂”等;(3)歌功颂德的题词,如“桃李满园”、“高山仰止”等;(4)绘景抒情的题词,如“山清水秀”、“春和景明”等;(5)述志兴怀的题词,如“天道酬勤”、“海纳百川”等。(6)庆典开张的题词,如“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等。
  纵观屋舍或者景点的匾额装饰,都表达了劳动人民向往、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民居屋舍匾额大致都是:芝兰入室、忠厚传家、安乐等;或者是自然景观的如:山清水秀、碧水萦绕之类。这些象征着吉祥、安宁、祥和的文字,表达了我国人民的吉祥愿望、幸福追求和欣赏趣味。祠堂府第、民居屋舍的匾额,大多数反映了传统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观念,也有部分具有积极意义。如“世德流芳”、“五马流芳”等,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启迪作用。各种匾额文字大多拜求名人或文人泼墨书写,这类匾额集字、印、雕、色于一体,辞藻华美、言简意赅、书法精湛,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民俗等。
  (二)楹联楹联不同于喜庆时张贴的对联,是指雕刻在木板上,长久悬挂于厅堂阁楼,与建筑融为一体,作为抒发和寄托情怀的载体。楹联是一种集书法、雕刻、诗词、建筑艺术为一体的立柱装饰艺术。④与匾额同样是我国古典文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往往与匾额同时配合使用。楹联也称“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根据《宋史•蜀世家》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曾在岁除之日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的桃符联语,挂在宫中迎春祈福,后将此引为对联的初例,距今已逾千年历史。楹联的文字较之匾牌更多,更为详细深入地描写、表述这一建筑、景区、景点、景物的内涵和环境。对联挂在中堂上称“堂联”,附在楹柱上称“楹联”或“柱联”,贴、镶在门上或者门框两侧称“门联”,吊挂在佛寺、道观等建筑空间称“吊联”。对联的上下联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协调,结构相应,其书法形态是对称的。附于建筑上作为装饰,有一定程度的公共性,与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中轴对称的特点相得益彰。名胜古迹处的亭台楼阁,骚人墨客纷纷题联装饰;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也少不得对联点缀胜景;另外,宗族祠堂、庙宇牌坊、佛寺道观也都有对联装饰;一般百姓家也在春节或者其他喜庆之日张贴对联于门上、中柱上等,尽显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特色。书法对联多以立式长条形成对出现,对联在古代建筑上的装饰手法有多种,有直接雕刻于楹柱和门框两侧,有的雕刻于木板上分别挂在对称的两根楹柱上、门窗两侧或者中堂两边(图6),也有装裱成挂轴悬挂在中堂、斋馆等需要装饰的地方。对联的书体也有相应的要求和选择,在皇宫、佛殿、道观、祠堂、庙宇、牌坊、衙署以及私宅的厅堂等重要的地方一般用庄重的书体,主要有楷书、篆、隶。在风景名胜的楼阁亭台、园林等地方,对联书体相对自由,草书、行书等常见使用,更注重书法的艺术性。明代起,对联的使用渐渐盛行,或题咏山川名胜,或歌颂风物岁时,或抒发情怀心意,成为广泛应用的文体表现形式。
   [HT5”,6H](图片来源:《中国古建筑砖石艺术》,楼庆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KH*2]
  中国建筑与文学艺术相结合的特色不仅表现在帝王宫殿、园林、寺观、风景名胜等等之上,还表现在广大的民居宅第之上。普通老百姓过年过节也要在柴门、草房的门上贴上对联以增喜庆。名人故居大门或厅堂、亭阁之间的匾额、楹联就更讲究了,内容和书法的精品与故居融为一体,交互生辉,成为一份完整的文化遗产,值得很好地保护和弘扬。
  三、店铺招幌
  店铺招幌是为了告示店铺经营的类别、品种和特点以及店铺的字号。很多店铺把幌子高高挂在店前柱子上,尽其所能地吸引着行人的目光,通过这些附加在幌子上的装饰、文字彰显其寓意的经营范围。⑤我国古代的招幌,分为幌子和招牌两种基本类型,主要用于商店的标识。幌子原为布幔,后扩展到多种可悬挂的实物形式。幌子主要表现经营的商品种类或不同的服务项目,可称之为行业标记;招牌最初是一种无字的布帘,后来在帘上题写了店铺的名号,继而以木牌代替布帘,在木牌上题写文字,大多用来指示店铺的名称和字号,起店铺标记的作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店铺林立,招幌也琳琅满目,图中有数十个形态各异的招幌(图7)。招幌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商业广告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洋溢着丰富多彩的商业民俗气息。
  店铺招幌最初仅仅用于告示的目的,后来为了招揽生意,店家开始重视其装饰性,并逐渐把招幌视为自家店铺的门面。于是就成为建筑上实用和装饰共存的汉字书法形态。店铺招幌的汉字书法装饰特点主要有:字体庄重且活泼;书法和纹饰共存且相得益彰;招幌色彩稳中求变等。招幌横跨唐、宋、元、明、清千余年,作为一种广告装饰形式,同时也作为概念化的符号而成为古代商业街市景观的一部分,它既具有个体的形式美,同时也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装饰元素和组成部分。古代各种招幌千姿百态,形成了中古古代建筑上汉字装饰的一道风景线,例如明刊本《红拂记》中的酒店招幌(图8)。
  中国古代的招幌广告是中国古代商业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招幌的萌生和演化,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和商品交换日趋繁荣的历史进程,显示了古代商人对广告表现手段、方法的总结和广告艺术形式的加工、提炼过程,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折射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商业民俗和商业文化。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四、中堂、条幅、扇面等
  与建筑上附加的汉字书法装饰的制作形式相对固定不同,古代建筑室内陈设的汉字书法装饰形态具有一定临时性,可以经常更换。常见的有:中堂(尺寸小的称斗方)、条幅、扇面、插屏等。“中堂”书法是一种比较大型的立轴字幅,一半悬挂在厅堂正面墙剧中的位置作为主体装饰。中堂位于堂正中,视觉醒目,要求端庄大方、轩昂俨然。条幅是较为狭长的立轴书画品式,源于有书画的屏风,亦称“单条”或“单幅”。条幅书法一般装饰在室内侧墙上,可以裱成挂轴,也可以装成木框或者制成瓷片,载体多样。明清时条幅书法多为行草,从上到下纵引的笔势一泻千里,以适应高堂大屋的空间需要。扇面书法装饰源于扇子上的题书图画。明代起就有这种装饰形式。另外还有其他一些书法装饰形态,如书条石、室外假山石上题刻书法、园林等建筑群的碑亭等都可以视作室内外书法陈设。总之,古代建筑上的汉字书法装饰形态丰富多彩,它们既各自尽显其美,又可以在统一平面内有机组合,致使形式统一中有变化。书法有着为建筑服务的特殊功效,建筑物则为书法提供了展示艺术水准并且流传后世的平台和窗口。换言之,书法为建筑物正名、添彩、增辉,使其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一个好的书法牌匾,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给商号提高档次、加大知名度。古代汉字书法装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它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形态和形式构成等特殊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中华民族深层思维结构和认知方式,并且从审美、价值取向上对中国文化发展起到一定的规约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中国古代汉字书法装饰不断延伸、演变和扩展,多样性和统一性高度协调。其形式的构成和审美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其内涵则有人文属性和社会属性,形式和内涵共同造就了古代汉字书法装饰的一般规律。

相关推荐
寺庙设计哪家好 庙设计效果图 寺庙设计施工公司 寺院建筑布局平面图 寺庙建筑设计师 寺庙古建设计院排名 中国最大的寺院规划 寺庙建筑设计方案 寺庙设计布局

手机微信:139 57873222

浙江汉匠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备案号:浙ICP备19023329号-2 浙公网安备 33021202002191号 网站地图

电话咨询
电话咨询:13957873222
返回顶部